“……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立于共和2738年(西元1937年)12月31日,成立火箭军是国家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国防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这是一个载入人民军队史册的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解说员浑厚的声音在广场周围扩音器中响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承担着中远程精确打击,战略威慑和战略反击,以及战略制衡等任务,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以及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石。该部队主要领导有:总司令萧岳上将,总政委章瑜上将,副总司令兼参谋长陈安平中将,副总司令沈小雷中将……”
“火箭军主要装备我国研制的东风系列和巨浪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系列巡航导弹,按照射程分为中程和远程导弹。第一个方阵是东风6型中程弹道导弹,第二个方阵是长剑3型巡航导弹……最后的方阵是东风11型战略弹道导弹……”
一个方阵接一个方阵,车辆越来越大,上面运的家伙也越来越大,最后的东风11型出场就更加震撼了,一枚导弹就要由两辆重型半拖挂车分解装运。
不过解说员的解说也太简单了,除了介绍它们的名字,啥都没有说,载荷、射程、威力等等什么参数都没有,这让观众军迷们都十分的窝火。
“卧槽,这什么解说,说了等于没说!”
“我们除了这些家伙的名字,什么都不知道。这不是故意耍人玩吗?”
“那个什么萧岳、章瑜几个将军,有谁听说过?我当了这么多年军迷,怎么一个都没听说过……”
现场的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在议论纷纷。
这很正常,因为这个军种实在太陌生了,以前完全就没听说过。其实不光是这些普通人,就连军队内部的大多数官兵也不知道这个什么火箭军。
没办法,火箭军本来就是一个高度保密的单位。虽然是个才成立两年多的新军种,但是它的前身“陆军火箭部队”(大图朝的同类部队是叫二炮的,但文德嗣觉得这名字太二,就没用^_^),在一战期间就已经成立了,距今也有20多年,但是一直都没公开。也即是说,这支部队到今天才算是正式露面,之前一直都处于神隐状态。
他们在此次大阅兵上一共亮相6种陆基弹道导弹,1种潜射弹道导弹和4种巡航导弹都是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中远程导弹。除了个头最大的东风11型,其他都是在机动载具上发射的。东风11型是地井发射的洲际导弹,也是目前中国火箭军射程最远的导弹,它的原型就是原时空俄国的r-36“撒旦”,经过新材料减重和优化改进之后,射程最大可以达到17000,而有效载荷提升到了12吨。当然它的射程和载荷都是可以调整的,如果把射程减少到8000公里,有效载荷可以增加到24吨。
其实,在火箭部队还没组建的时候,军队和政府的有关部门就在争论要不要中远程弹道导弹。因为当时通天桥(质量投射器)已经在兴建了,一些人就认为,一旦通天桥建成,那么就可以上轨道武器站,玩轨道轰炸了。或者是用通天桥发射实体弹进行轰炸的,如果觉得精度不够,还可以炮射导弹嘛。中远程弹道导弹这种死贵死贵的东西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最初文德嗣也偏向这个意见,弹道导弹可是很贵的玩具,特别是洲际导弹,比起用通天桥投射和轨道轰炸起码贵了上百倍。但是在后来经过基地主控量子计算机“小扉扉”的多次推演,结果还是表明弹道导弹不能完全取消,战略打击这种事情还是多元化方式,多管齐下更好。否则一旦遇到通天桥出了什么问题,或者轨道武器站出了什么问题,那就抓瞎了。输出方式单一造成恶果的教训在历史上太多了,比如原时空的美国空军一度认为导弹万能,就在战斗机上完全取消了航炮,结果就是当时最先进的鬼怪在越战时被落后的米格们打出了。
还有就是从技术储备的角度上考虑,哪怕通天桥和轨道武器站一点儿毛病都没有,这些东西完全用不上,但是也会为今后的火箭和导弹技术提供技术储备,这种事情总是有备无患的。众人商议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搞一些中远程弹道导弹,只是数量用不着那么多。
所以目前的中国火箭军主要装备的武器,还是以巡航导弹和5000公里以下的中程弹道导弹为主。至于5000公里以上的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仅仅是作为保险和技术储备,数量是很少的。像最大号的东风11型,文德嗣就决定把它的数量只保持在15枚左右。
而且还有一个不便明说的理由,就是文德嗣一贯的“把人往沟里带”了。只要把这些导弹,特别是远程弹道导弹的性能数据真真假假的漏点儿风声出去,到时候再打几发试射,实际操作一番给大家看,就绝对会让那些列强都心甘情愿去跳这个坑。而且还是义无反顾的,欢天喜地的跳坑,你要拉他,他还会跟你急的那种。
等到这些列强花费大量金钱和人力物力,辛辛苦苦的搞出能用的导弹之后,不和中国打还好,一旦开打,他们就会发现这些巨额投入都打了水漂,毛用没有。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有天基反导能力了,再加上各种先进的反导系统,想用战略导弹打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他们现在都还没开发出核武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