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也要看到尸体吧,还是……此时的王老师已经把这把锹当做寻找希望的唯一的依靠。路过的邻居看到了王老师,急忙制止了他,并告诉他,所有的尸体都被运到了那块高地上,快去看看有没有你家里人。
站在尸体面前,王老师很快发现了父母和大哥。身上全是泥,脸色乌青发紫……王老师不想再看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想回到那块曾经是他的家的地方继续挖,因为所有尸体中并没有嫂子和三个侄女。当他刚要转身离开,晕眩感突然发作,又瘫倒了。
当王老师醒来时,他已经躺在临时搭建的医护帐篷里。是救灾人员到了,并把村民们安排暂住在帐篷里。
王老师刚要起来,突然嫂子带着三个侄女进来了。在经历了如此生与死的考验后,能看见久违的亲人是多么的令人欣喜和慰藉的事情。
痛苦与绝望的情绪紧绷了两天后,王老师终于哭了出来。嫂子不停地安慰着他,并把自己以及三个孩子的“幸运”告诉了王老师。
真是造化弄人啊。大洪水前,嫂子因与大哥吵架带着几个闺女回了娘家。嫂子一时的“不幸”却给自己和三个孩子带来了“万幸”。
自从嫂子和大哥结婚后,连生三个女孩。对于男孩的渴望,作为婆婆的母亲是最强烈的。婆媳之间少不了的矛盾,而大哥也因此事总是找茬,常常因为一件小事和大嫂大吵大闹,拳脚相加,平时也不管三个孩子的事。
仅管闹矛盾受气,嫂子仍辛苦劳作养活家人,任劳任怨,甚至有时还会自责,怪自己生不出儿子。
王老师作为小叔子只能默默的为嫂子的境遇难过,他不敢也没有能力来参与此事,虽然他很想把生理常识告诉家里人——生男孩还是女孩关键在于男性,但是王老师选择了沉默,因为从小到大,在面对家里的任何事时,父母和大哥是不会让他参与的,他只是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专心考大学,不要因为其他的事分心。
洪灾过后,房舍开始重建,村里人都开始慢慢地恢复到了之前井井有条的生活方式。嫂子并没有带着孩子回娘家了,而是留了下来,并决定撑起这个家。
王老师在嫂子的再三劝说下继续上学,并顺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村里人都对王老师一家刮目相看,村里已经不知有多少年没人能考上高中了,而且是县重点高中。细心的读者可能会猜到——这就是后来小明上的“准”省重点中学(如果理解成“候补”省重点,也是没毛病,不跑题的,老铁们!)
看到村里人对王老师一家的态度明显的变化,嫂子更加坚定当初自己的决定——不管条件再苦也要供王老师上大学,在大城市找个工作,让那些村里人更加服气,自己即便成了寡妇,也不能让别人小瞧了自己。
失去了亲人后,嫂子变得更加要强了,虽然“亲人们”生前对嫂子的态度令村里人唏嘘不已。
目前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三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和一个高中生,摆在嫂子面前的是相当沉重的担子,但是每个月初,嫂子必会按时把生活费寄给王老师的。
王老师很是理解嫂子的辛苦,立志一定要考个重点大学。他们似乎已在心里达成了默契,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高中期间,王老师省吃俭用,由于课时繁重,因此也没有时间勤工俭学。在面对高中的学习时,王老师已经明显感到相当的吃力。
王老师已经很努力了,对比同班其他同学时会发现,别人学习时间没自己多,而且上课时也相当随意。每次考试成绩下来总会让王老师的努力与信心备受打击。对此,王老师有些动摇了,经常思考这类问题,作为农村里的孩子,自己的“资质”不如城里人吧……偶尔也非常羡慕城里同学的家庭条件以及他所谓的“资质”。
有时在政治课上,王老师也会从哲学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公平?新闻上,世界上那么多各种各样的领袖级人物都会说到怎样解决各种各样的平等问题和公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