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如果整个淮扬战区受到战争威胁,也就是两个主要的地方。
一则就是河南入淮的路线,从洛阳到归德,东进商丘,然后越淮河,直下泗州,然后下吁贻,天长,直逼扬州。
事实上,多锋率领的南征军主力,在打完了潼关战役,逼走李自成后,南征军的南下路线,就是这一条。
另外一条线路在行军上就经济便宜,也方便的多。
那就是从山东直接南下,沿着运河补给大军的军需,所要面对的,就是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镇。
在多锋领军南下后,驻在山东的清军由固山额真淮塔率领,沿运河南下,直下徐州,然后打下宿迁、淮安、兴化、通州,这一路,是为东路军。
再加上阿济格追击李自成的一路,由商洛山至邓州,下襄阳,再从水路直下荆州武昌,一直到九江乃止。
这就是西路军,除了解决了李自成外,还顺带招降了左良玉的余部。
再加上多锋下南京,解决了黄得功和刘良佐,东路军解决了刘泽清。
南京诸镇,无不望风而降,无有一战者。
怪不得阿济格在李自成死后和南京城到手后就觉得天下已经平安,留下少数清军和一部份汉军,给湖广总督佟国维安定湖广,他自己就带着主力返回了北京。
多锋的想法亦是想同,在拿下徐淮和江南湖广之后,南方其实已经失去抵抗的中心和核心力量了,在相隔时间不久之后,他也率军回到北京。
整个清军灭明的战役,在剃发令颁布后才是一个蜂拥而起,四方起火的局面。
在真正的以残明实力,以南京为中心,徐淮泗为大战略区的第一次的抵抗战役,就是在一种窝囊与极度悲观,甚至没有发挥出一点点实力的情况下,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结束了。
整个战场的表现,请军一直是主动,明军几乎没打出一场漂亮仗来。
哪怕就是史可法亲自指挥,还有好几个总兵官在内的扬州一役,在史可法从白洋口拼命南窜,一心想守扬州之后,这个城池的防备工作也始终是在混乱和无序的状态之下。
城外树木没砍,有个副将提出要砍,史可法不置可否,结果清军一至,立刻伐木打造攻城器械,然后就开始攻城,二十里方圆的一座雄城,两天功夫就易主了。
堂堂首辅阁部,负天下之望的史督师,其实真正对得起他的身份和名望的,也就是被执后不屈而死这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