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下了四五天的豪雨,雨势滂沱,除了必要之事外,诸如学生过考,各行各业的人们大多只能无奈的歇在家里。
家家户户的房梁上,因此悬挂上造型各式各样的扫晴娘。
一等考完试,徐庆堂执意冒大雨带孙儿回家,生怕隔壁的年轻人带坏了自家孩子。徐灏等人却被暂时困在了城外的山庄里,道路泥泞,水位暴涨,等待天气晴朗后再回京。
转眼间到了七月初七中元日,农历中元乃传统鬼节之一,虽为节,实则在古时不为节,而另外两个鬼节分别是清明和寒衣,都是中国人自古于民间祭祖的日子。
古时最崇尚孝道,因此中元日如今演变成重要的“八节”,上元元宵节、清明、立夏、端午、中秋、冬至、除夕之一。
明代的清明也叫寒食节,这一天人们都要上坟去,兼郊外踏青游玩,将新土往先人的坟墓上扬,即添坟。汉代之前上坟的日子曾长达百日,后来据说曹操改为了一天,唐代又规定清明前三天,所有的火都得灭,吃寒食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中元是一年中第二个民间自发的祭祖之日,后来形成了地宫圣诞之日,汇入到中国神话体系当中。
相传地宫负责掌管通往阴曹地府的地狱之门,七月初七这一天,地宫会打开地狱之门,已故的祖先可以回家团圆,是古代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
寒衣节在十月初一,人们再一次上坟祭祖,买冥纸札成冥衣,包起来,晚上在自家的门前烧掉,钦天监会在这一日颁布新一年的皇历。
地狱的概念,多来自道教的文化思想,唐代受到佛教的影响,产生出西方极乐世界,或天堂的神话概念,实际上中国人并不在乎这些东西。
因入土为安,中国人大多务实,只是希望祖先的亡灵能有个居处,更相信亡者都在地底下的阴曹地府,等待轮回复生,少数人才能死后被神仙接引到天庭或去见佛祖。
中元节,祖先们会来到人间“再食一回烟火”,烟火乃后人特意准备的,通过烧纸点灯和供奉食物等形式,表达了对祖辈父辈的思念之情,寓含了孝道。
天空放晴,金陵内外到处设置了道场,路边郊外放了无数馒头给孤魂野鬼吃,各大道观举行盛大的法会祈福吉祥道场,为死者的灵魂超度,而寺庙在这一天是盂兰会的日子,也要为亡灵超度。
徐灏等人匆匆赶回来,各家忙着出城祭祖、上坟,要点荷灯为先人照回家之路,整个金陵赶往城外的人流如同潮涌。
上坟没有女孩子什么事,对她们来说,鬼节是大人们的事。今天也是属于少女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节。
七夕是听着就感觉非常浪漫的词汇,最早源于古人对宇宙自然的崇拜,三四千年之前,中国最早的关于天文记载中,因当时农耕和纺织造布的出现,命名了牵牛星和织女星。
中国天远不止牵牛星和织女星,先人认为天空中在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星最亮,可供夜晚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名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了状元被称作“大魁天下士”,读书人将七夕当做“魁星节”,晒书就是源自最早的星宿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