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信上的内容很简单,就寥寥一二十个字。
“久仰金古梁先生大名,望先生能于近日往我校,探讨武侠。”
署名——中国师范大学,白千山,后面是联系方式。
叶晨刚收到这封邀请信时,有些诧异。白千山这个人,他有所耳闻,是中国师范大学的一位界的老教授,经常发表一些关于武侠的论文篇章,其中就有关于他的作品的。
这回这位界老前辈突然给他发邀请函,还以”先生“之名称呼他,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要知道他还是一个小辈,对方能用书信的方式,加以”先生“二字称呼,看来是抱着的谦慎认可态度的,这让他还没见到白千山本人,就已经对其有了好感。
于是,在接到邀请函的第二天,叶晨就坐上一早上飞往京城的航班,到了京城,随后坐车赶到中国师范大学。
在一间独立的老师办公室,一位年轻的武侠传播者和一位年长的研究者见了面。
有一种东西,叫一见如故,也许两人的情形就是说的这样。
初一见到白千山老教授,给叶晨的感觉就是,这个老人很睿智。老人的头发半黑半白,整齐麻溜地梳理着,一身短袖白色唐装,朴素,显得倍儿有精气神。
白千山客气地请叶晨入座,随后老人就开始扯起了话题。
两人的共同话题是武侠,当然聊得就是武侠了,白千山教授平时很喜欢研究武侠,博学睿智,从中国发展史扯到武侠发展史,从什么平江不肖生。聊到还珠楼主,从故事情节转到小说内涵文化,聊得很宽,聊得很广。
幸好,叶晨在武侠方面虽然算不了什么专家,研究的那么透彻。不过好歹是他懂得最多的方面,两人一唱一和,倒是聊得十分精彩有趣。
后面的话题,白千山就开始来聊到了叶晨的作品上,从《龙虎》,《云海》,再到《白发魔女》、《越女剑》,最后再说到《多情剑客无情剑》上。
老人是真真正正地研究过这些作品的,从故事剧情到写作手法。再到作品中想表达的内层深意,都分析的十之**。
“我看了你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刚一开始看,我还以为这根本就不是你写的,跟你之前的作品完全不是同一手笔。打个比方,你之前的文风是“先有人再闻其声”,场面热血,明快。而这本《多情剑客无情剑》是‘未见其人先有其声’,文风奇诡。“
“再有一点。你的这本书有很多富含人生哲理性的句子,诗意盎然........你想从小李探花李寻欢和阿飞的萧索寂寞,突出向上积极的精神?是与不是?“
白千山教授一说这些,就散发出一股老学究的独有气质,眼神敛而有神,滔滔不绝。最后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