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章文学>玄幻奇幻>千面谍I/无相劫 > 33章 : 人祸天灾
    成家……周衡觉得,自己的确应该成家了。不过,找谁呢?周衡知道,以他现在的身份,想娶妻根本不用他去找,会有无数人踏破门槛去找他。那么多人,我应该能碰到一个知冷知热的人吧?周衡想着想着,脚步变得越发轻快,快到家得时候,突然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香味,周衡抬起头:西施豆腐……这是一个卖豆腐脑和炊饼的小摊,西施豆腐……不过是因为老板娘长得漂亮,所以有一个叫西施的外号。她家的豆腐,真挺好吃的。周衡就觉得这家豆腐很好吃,下班后也经常来吃饭。这位豆腐西施长得漂亮,可惜是个寡妇,身边带🄍着个五岁的小男孩,周衡心想:如果她没有成婚的话,可能会使一个很好地选择。男人,谁不喜欢美的东西呢?豆腐西施见到周衡:“来了?”“嗯。”“老样子?”“老样子。”“你先进屋等会。”“好。”周衡走进去找了个地方坐下,仔细的打量着……很干净,桌椅很干净,屋子也很干净,所有的一切都摆放的井井有条,一看就是个持家的女人。女人的孩子在旁边看书、识字,周衡趁着豆腐西施给自己做豆腐脑和炊饼的时候,周衡凑过去。是百家姓。这位豆腐西施挺会教孩子的啊,竟然还知道让孩子读书。“沫沫,书是你娘买的吗?”沫沫,豆腐西施的儿子,沫取自豆腐沫的沫。就是豆腐渣。贱名好养活。周衡问了一句,却换回来了沫沫的白眼,然后拿着书到一边去了。沫沫:我在读书,别打扰我。“……”周衡不知道沫沫为什么不搭理他,正在疑惑的时候,豆腐西施拿着炊饼,端着豆腐脑走过来,对周衡解释道:“有几位经常来吃豆腐脑的公子,送给沫沫很多书,承诺只要沫沫背过去一本书,他们就一个字给两个铜板。”“……”嚯,那几个喜欢吃豆腐脑的公子,有钱烧的?这既让沫沫读了书,还让他们家赚了钱,这向外撒币的行为,周衡真不觉得谁能干出这种事。可仔细想想……好像有点问题。别人做不出来,但跟着朱楷的那些人,还真不一定做不出来。就他们乐善好施的性格,还真有可能。周衡把朱楷一行人的模样在脑海中过了一遍,随后询问道:“那几个公子,长什么样子?你能大概给描述一下吗?”“这……”豆腐西施只是长的好看,但真没多少文化。让她去形容……真有些问难她了:“不知道,不过他们经常来吃豆腐脑,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见见,那几位公子都是很好的人,楷爷也是。”“……楷爷。”那没跑了,应该就是朱楷的那些‘群贤’。周衡笑了起来:“不用了,你一说楷爷,我就知道你说的是谁了,他们人还不错,就是纨绔了些,别让沫沫学坏了。”“嗨,我一个妇道人家,能把他养活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教他我真不知道。”豆腐西施看着沫沫,然后把目光投到周衡身上:“他缺少一位先生,不知道您愿不愿意教他?我、我可以给你钱。”“哈哈,你把我当什么人了。”周衡摇摇头,“那些公子能做到的事,我也可以。”我周衡,又岂能连那些纨绔公子也不如?“沫沫。”周衡喊了声沫沫,然后说道:“我是读书人,我可以教你怎么读书。”听到周衡的话,沫沫这才走过来,豆腐西施也没打扰他们,继续去干活去了。周衡,似乎又找到了动力。……而在武英殿中,朱标正在和朱元璋商量六部改革的事。一听到改革一个户部,要增加五百个官员,朱元璋的眉头立刻皱起来:“怎么会这么多?”“爹,户部是最庞大的一部,我们把一部编成四部,里面的人自然不够,而且我认为人员的增加是好事。”朱标倒是看的透彻,对朱元璋解释道:“人员增加,如果都是寒门中人,最少有五百个家庭从中获益,就像楷弟说的那样,增加中间阶层的人数,而且这五百人领了钱,自然会消费,就像楷弟说的,让钱流动起来……”现在看,只是增加了五百人的工资,但实际上,大明却是增加了五百个家庭的收入。用朱楷的话说:“钱这东西只是一个工具,基数越大,对我们越是有利。”朱元璋虽然很赞同,但想到自己平白无故的要多五百人的支出,他心里还是感觉在滴血,太特娘的花钱了啊!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听朱楷的话,去弄这劳什子的改革呢?朱元璋心在滴血,他看着朱标询问道:“咱国库的钱,还多吗?”“有很多!”朱标脸上露出笑容,对朱元璋说道:“别的不说,就说我们去年收起来的商税,就赶上了洪武三年的所有国库收入,爹您放宽心,明年会更多,五百人的薪资,不过是九牛一毛。”“屁的九牛一毛,你这竖子,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朱元璋狠狠地瞪了眼朱标,觉得他实在太不会过日子:“不要觉得钱很多,明年花钱的地方更多。”但明年的收入更多啊……朱标只是在心里说了说,并没有反驳朱元璋。现在,朱元璋已经钻到钱眼里,根本听不进去其他的话,朱标干脆不说,只说工作的事。……“娘,我没去,真没去。”🆢朱楷歪着头,一只耳朵被马秀英拧着,呲牙咧嘴的解释:“是五弟去的,我听说这件事以后非常气愤,所以赶过去救五弟去了。”眼看着年已经过完,马秀英开始找朱楷算账。别的不说,就说逛青楼这件事,马秀英就得和朱楷说清楚,小小年纪不学好,竟然敢去逛青楼,这如果传出去,皇室就会成为天大的笑话。“少来这套!”马秀英继续加重手上的力道,用力拧了一下:“竖子,你不学好,你兄弟也跟着不学好,我问你,老三和老四被关进牢房是怎么回事?怎么不说话了?是不是受你影响?”朱楷突然就不挣扎了,歪着脑袋对马秀英说道:“娘,您有没有想过,这和我没关系?是爹没带个好头?他可是也去逛青楼了的……哎呦,娘您别只教训我啊,罪魁祸首是爹!是爹!”提到朱元璋,马秀英就一肚子的气。“上梁不正下梁歪!”马秀英松开朱楷的耳朵,在他身上拍了两下,然后呵斥道:“以后不许去那不三不四的地方,听到没有?”“知道了娘,我肯定不会去的。”朱楷谄媚的笑着,然后来到马秀英身后,轻轻地帮马秀英按肩膀:“娘,您放心吧,我的孩子就要出生了,您给他们取好名字了吗?”“一边去。”马秀英不想和朱楷说话,但提到孙子,她还是多说了两句:“还不知道是孙子还是孙女呢,起那么早名字干什么?”“女儿,我想要女儿。”朱楷立刻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女儿是爹的小棉袄,我就想要个女儿,哪里像我爹,生了个和尚庙。”孙女么?也不错。只是,马秀英对朱楷提醒:“楷儿,女儿是爹的小棉袄不假,但长大了呢?我的儿子给我领回家儿媳妇,女儿只能领回来女婿……”“……”听到马秀英提起这个,朱楷的脸色顿时变得不好看了。干什么啊这是,大家讨论的是小棉袄,谁提她长大以后怎么样了?“走了,不聊了。”朱楷兴趣缺缺,转身离开。娘越来越坏了,肯定是被老朱教坏的,他一肚子坏水,还不让别人好。可能是皇宫的地界比较邪,朱楷正在心里念叨朱元璋呢,刚刚走出坤宁宫的朱楷,就被一只手拉了过去,朱楷刚想动手,看到似笑非笑的朱元璋,朱楷立刻老实下来:“爹,您忙完了啊,我先走了。”说着,朱楷就要跑。可朱元璋抓住朱楷领子的手,根本没有松。“在房间里诬陷了老爹就要跑,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小子。”很明显,朱元璋早就来了,只是知道朱楷在房间里,他一直没有暴露……现在,朱楷是需要承担后果的那个。可朱元璋明显是低估了朱楷,朱元璋明明已经知道了一切,可朱楷还像是什么都不知道似得,疑惑的看着朱元璋:“爹,您说什么呢?我怎么听不明白?”“爹,我真有事,您先让我走呗,有什么话我们回头再聊好不?”“不好!”朱元璋好不容易抓住了一次机会,可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朱楷:“竖子,跟咱走!在你娘面前说咱坏话,你特娘的还是独一份!”“……”完了,就算跑,也躲不过今天的这一顿了。没办法了的朱楷,只能大声喊道:“娘,救命!”可是,马秀英根本没有救他的意思,充耳不闻,朱元璋把他拉到偏僻的地方,好好地过了把瘾。好久没打朱楷这小子了,这再动手时是多么的舒服。……首先改革的,是户部!这件事在朝堂上提出来,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户部尚书张肃张子敬还想拒绝,可朱元璋、朱标、李善长、刘伯温、汪广洋等人已经成为一条战线上的人,哪怕张肃长了十张嘴,此时也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老老实实的接受安排。其他五部的尚书看到户部被一分为四,心中也惶恐不已。朱元璋已经对户部动手了,他们也跑不了了吧?怎么回事,好好地怎么把户部给分了?然后,朱元璋突然又宣布了一条消息:成立内阁。由李善长当内阁首辅,朱标、胡惟庸、刘伯温、汪广洋、赵庸……还有刚刚被踢出户部的张肃,刚好组成了七个人……以后大明的朝堂政务,由以李善长为首的内阁先行管理,这个消息,同样引爆朝堂。内阁,是什么玩意?成立内阁,改组户部。洪武七年刚刚开始,这两条消息已经让整个朝堂为之震动。在此之前,他们没有听到一点风声,可看李善长、朱标、刘伯温等人的样子,这件事似乎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开始就商量好了的,只是这件事很隐秘,外界根本不知道。越是隐秘的事,越是大事。朝臣们这下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朝臣们知道现在没有办法劝说朱元璋收回成命,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李善长等人身上,希望能从他们身上得到关于朱元璋组建内阁、改组户部的内幕消息。可惜,李善长等人对这件事一言不发,无论如何都不肯再提。……和朝臣们一样难受的,还有孔子的第五十五世孙,孔希学。他也很难受。自从和李善长见过面,了解到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朝臣的认同,达到拯救孔家的目的后,他就一直在为此努力。不就是现在的儒学不足以让朱元璋喜欢后,孔希学就开始做这件事,改革儒学……想想朱元璋现在需要的是什么,然后他就朝着朱元璋期望的方向去改。可是,把改过的书稿一次又一次的递到李善长府中后,得到的结果却只有一个:不行。不行就继续改。孔希学改了十五遍,最后的结果都只有两个字:不行,他都要疯了,到底怎☇☶🃺么改才好嘛?你倒是说原因啊,只说不行算怎么回事?可惜,孔希学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见到过李善长一次,其他的时候就再没见过。孔希学只能一直改,一直改……直到在正月十五的这天,他终于见到李善长。还以为自己最后一遍改过的稿子被李善长接受了呢,在路上孔希学一直在回忆第十五遍稿子的修改内容,争取在和李善长的交谈中占据优势。可是,在见到李善长后,李善长对他来了一句:“我觉得,你第一遍的内容写的最好。”“……”李善长的话,让孔希学崩溃。你如果早些说第一遍写的最好,我还费劲改那么多干什么?李善长哪里有时间去看他写的内容,朱元璋现在学会了放权,事情基本上让朱标去做,朱标又交给了李善长,李善长每天痛并快乐着,整天忙的脚不沾地,倒是把孔希学给忘记了。其实,现在朝臣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考虑,孔希学的事情倒没有那么重要了。只要儒学接受朱元璋,让其成为辅佐朱元璋的工具,这就足够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