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1995年和1996年的上半年,中国企业的口号是“收复失地”。一些成功了,一些失败了,还有一些浑水摸鱼做大了。
三株口服液的吴老板,当初做出的未来五年计划是:“1995年销售额达到16亿—20亿,增长速度为1600%—2000%……1999年以50%的增长速度,争取达到900亿元的销售额。”
乍看是不是像做白日梦?
然而,第一年的计划已经达成,三株口服液去年的销售额确实突破20亿元。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某名校毕业生非常纠结地考虑:“我现在有两个选择,是该去当副县长呢,还是该去三株公司做地区销售经理?”
不是笑话,是真事儿。
去年底,《财富》杂志首次将所有领域的公司纳入500强评选范围,张总立即非常高调地宣布:“海尔的目标是在2006年进入世界500强。”
此言一出,“收复失地”的口号再次得到升华我们不光要赢得国内抗战,还要走出亚洲冲向世界,争当世界五百强!
于是,做家电的喊着要进500强,做地产的喊着要进500强,做餐饮的喊着要进五百强,做保健品的喊着要进五百强……进五百强,成了无数中国企业的远期目标。
中央政府和学术界也跟打了鸡血一样,制定出“抓大放小”的策略,全力扶持那些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企业,把它们尽快送进世界500强,这成了一项国家经济建设的目标。并且,国家还将挑选海尔、宝钢、长虹等多名种子选手,成为中国企业冲刺世界500强的先头部队。
1996年由此成为中国企业史上最激情四射的年份,国家经济腾飞,企业收复失地,然后朝着世界500强的目标迈进。
大宇老总的自传《旷世伟业》,正版盗版都卖脱销了,官员谈“大宇模式”,企业家谈“大宇模式”,媒体也在谈“大宇模式”。无数集团和公司,张开大嘴疯狂并购濒临倒闭的国企,而政府为了甩包袱,也积极鼓励这种做法。
于是就出现这种普遍现象:一家资产只有几亿元的企业,业务却横跨地产、医药、家电、服装等十多个领域,背负着巨额贷款,学习韩国大宇公司打造“航空母舰”。
狂飙突进!
企业家们不再想着好好的做产品、做渠道、做市场,而是不停的贷款、贷款、再贷款,兼并、兼并、再兼并,一口吃成大胖子,摇身把自己变成庞然大物。
疯了,全都疯了,包括各级官员。
黄市长也被这股风潮所影响,竟在三月底找到杨信和宋其志,想把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市县级国企,打包卖给喜丰公司和仙酒集团。这完全相当于半卖半送,价钱低得吓人,而且政府还帮忙善后,甚至是帮忙联系贷款。
宋其志、杨信、郑学红、陈桃等人全都心动了,白捡啊!
郭晓兰强行压了下来,先去监狱里跟丈夫商量,又打电话跟儿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