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蛋和松花蛋都好了,李知微却没有急着去给别庄送。东西质量好重要,它的外在包装也重要。
蛋类产品销售的时候,现代一般都有蛋托模型固定。现代纸做的蛋托很便宜,在这里就不行,这大越朝纸是非常昂贵的东西,用来做蛋托的话,价格贵的感人,所以李知微打算从别处入手。
直接挎个竹筐里面放上麦秸去送货,不是特别好看。李知微知道自己爷爷编竹器不错,让李老头给她编了两个方形带提手的竹篮,提篮里用竹子里比较软又韧的部分编制了蛋托,一层蛋托有十个凹槽,四个边和竹篮内壁紧紧卡住。一个竹筐里可以放五层蛋托,李知微请爷爷准备了两个竹筐。
当然了,如果她卖松花蛋,每个都要配上蛋托的话,光编筐子的钱就能让她赔不少。现在她这么大费周章,主要是放长线钓大鱼,让别庄的人看看自己卖的东西也有一分雅趣,从而以后她再卖别的东西,别庄也愿意尝试着买点尝尝鲜。
等把五十个鸭蛋、五十个鸡蛋做的松花蛋按分类放到俩竹篮里,李知微决定去送货。考虑到重量,弟弟李亦明自告奋勇,要和她一起去别庄,少年还主动一左一右把俩提篮全都拿了,让姐姐一个人空手头前带路。
前一阵子李亦明对着姐姐吼了几句之后,比往常更加沉默,李知微找他谈过几次,想让他过一段日子找个学堂继续上学。但是收效甚微,李亦明坚决不愿意去学堂,还说打算找机会去板桥镇当学徒,早点挣钱养家,让娘和姐姐过上好日子。一时半会的李知微看也和他说不通,少年犟起来啥话都听不进去,而自己也没挣够他学费,只有来日方长,容后再议。
俩人吃过早饭从家里出来,日上三竿,现在已经是五月(农历)中了,麦子已经都黄了,一阵微风吹过,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摆,形成一道道麦浪。从田边走过,只见一块块麦田连成片,直到天边。到处是一片丰收的金黄色。路边有几个农人老大爷,蹲在地头,抽着自制旱烟袋锅,看着麦子笑呵呵的,今年看来是个丰收年啊。
走过麦田,转上后山。山上种着高大的树木。通往板桥镇的路是大家踩出来的小路,而通往别庄的路是黄土夯实之后铺的青砖路,可容两辆马车并行。这么好的路肯定不是村人修的起的,这是别庄自己修的。林荫道上根本晒不到太阳,凉风阵阵,一扫刚才走到田边时的炎热。
李知微姐弟俩惬意的走着,很快就到了别庄的角门,扣响了门扉之后,来开门的是个青衣小厮。
“你们有什么事吗?”青衣小厮上下打量了他们几眼。
李亦明有些胆怯,李知微微笑着上前一步,“这位小哥,我们是前面李家村的人。前段时日府上侍卫定了我家做的新鲜吃食松花蛋一百只,让我们做得了之后找府上厨房的刘大厨。今日我们来送货,麻烦你通秉一声。”
青衣小厮听过之后,把李知微姐弟俩带进角门后面的房间,交代另一个小厮说:“你看着他们在这等会,我去厨房找刘大厨问问。”说着转身进去了。
等了大概一炷香,青衣小厮回来了,“请随我来,我带你们去厨房,刘大厨在那等你们。”
李知微姐弟俩跟着小厮往前走,这条路上次她和李老太都走过一次了,再说前世都去过故宫的人,怎么可能就被别庄迷住眼睛。上次没有东张西望,这次更不会了。李亦明刚开始进来时扫了两眼,被别庄的亭台楼阁震撼了一下子,后来看前方姐姐的目不斜视,也不再东张西望了,他不能给姐姐丢人。旁边小厮见了,心道这俩人倒不似一般村人那般东张西望或者畏畏缩缩,不免对姐弟二人高看一眼。
这会日头还早,刘大厨还没有上灶,正指挥他的徒弟们备菜,院子角落里还有些仆妇在杀鸡宰鱼。
“刘师傅您好,之前府上订制的一百枚松花蛋做好了。这次的一百枚松花蛋,除了您上次见过的黄松枝纹的五十枚,我还新作了另一种口感的五十枚。府上是独一份,我还没有卖给别人过。主要是为了让贵府能尝个新鲜。”
刘大厨低头看了看两个竹篮,掀开盖子,被里面蛋托包装吸引,“嘿,你这个包法不错啊,我以前还只见过麦秸装蛋的,你这么个托子卡住每一个蛋倒是头一次见,有心了。这两篮哪个是新鲜样式的?”
李知微上前一步,指了指篮子口上有个蚂蚱竹编的,“这一篮便是。”边说边从竹篮中取出一个鸭蛋做的松花蛋递给刘大厨。